第四十二章丨军容观盛(2 / 2)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2385 字 2018-12-04

然而眼前的这一切让皇帝如何也提不起兴致来,倒不是他对这些人太过高要求,其实他对王斌、盖顺这些人的期望很低,不求他们能征善战,只求他们忠诚听话,替他牢牢掌握军队就是了。

可盖顺偏偏就不知事,不管他是蒙在鼓里也好,还是有意纵容、提拔王昌也罢,此事都是在责难逃。他的所作所为也让皇帝无比失望与后悔,到底是自己当时太过急切,为了尽快掌握禁军,将年轻没什么历练的盖顺一下子从宫门司马扶上秩比二千石的虎贲中郎将高位。

本来以为有用兵老道、善于做人的徐荣在一旁手把手教着,应当不会有多大问题,如今看来,却是起了拔苗助长的效果。

下马走上临时搭建的高台,皇帝身着武弁服,腰悬宝剑,表情赞许的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列阵站好的禁军。

一旁的旅贲令王忠完全没想到皇帝的脸会变得这么快,刚才还是一脸不悦,似乎对王昌抱有成见的样子,这会子一下就变得温和亲近了?

他那里知道,皇帝这是在心里憋着一股气,虽然盖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也并不会影响到皇帝一如既往扶植他的策略。皇帝哪怕有心追究盖顺的过失,要好生敲打他,在这么多禁军将士的面前,还是得给盖顺一个面子。

看见皇帝被人群簇拥着,站在高台之上,站在底下的羽林、虎贲、北军等禁军皆在将校们的带领下站着对皇帝持兵作揖,山呼万岁。

将士甲胄在身,在宫外觐见皇帝时可许不拜,只以军礼相见,这是皇帝为了提高禁军地位,而特意在禁军推行的恩遇。

几个月的整合、训练下来,眼前的部队终于将重新归顺的雒阳禁军、以及新募之兵彻底融合,此时可谓是士气高昂、甲坚兵利。

无论是看多少次,皇帝每见到这个场景总是会忍不住热血澎湃,他没有按例训话,说些忠君报国的套话来激励军心因为这是不现实的,此时的士兵文化素质太低,思想觉悟本就不高。要想抓住军心,说再多还不如保证战前战时的粮饷军械、以及战后封赏公平、抚恤及时。

偌大的围场上,只听一声令下,旗帜飘扬,战马飞驰,金鼓阵阵。人人精神抖擞,喊声震天。

古代的阅兵不过就是排演军阵、骑马射箭,皇帝本来还想着将后世军事演习的规矩给照搬过来,可只是稍想一下,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军事演习的操作性和技术要求太高,没有客观的第三方和可靠的规则用来计算人员伤亡与胜负,再好的设想也只会流于形式。

皇帝看了会军阵操演之后,招手将北军中候、兼中垒校尉王斌、羽林中郎将徐荣、虎贲中郎将盖顺,以及越骑校尉张辽等若干校尉们叫来说道:“所谓军贵在治,平常就要申明法令,熟悉金鼓,这样在战场上就会进退有序,最重要的是,为将者得赏罚分明。”

见盖顺一脸坦然受教,毫不心虚的模样,皇帝眉头微皱,把话说得再明白了几分:“排军布阵、骑马射箭,这是练兵的根本。但作为一军之将,必须得善于率下安众,临危制胜。正言,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