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丨垦辟上林(2 / 2)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3554 字 2018-12-04

虽然时人都有藏富露穷以示清廉、在丧仪上不可攀比炫富的习性。但王翊资产丰裕,无人不知,刘宽在世时对他尚且不薄,只献五百钱,委实小气了。

马日磾本不欲跟王翊说话,但此时除了王翊,堂下还有扶风王氏、京兆董氏、冯翊李氏等十几位大小豪族派来的代表,无不在等候马日磾表态、也可以说是,无不在逼迫马日磾表态。

作为老牌豪族,与家族的兴荣比起来,马氏在上林苑兼并的这些田地实在算不得什么。诏旨刚一下发,见事不可为,马日磾立即嘱咐马宇安排僮仆,将上林苑兼并的田地以及连带着依附于马氏的流民一并登记造册,呈交少府,免得惹来麻烦。

但马氏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损失,可像是王翊这些新兴的中小豪族一旦没了这些田地,必然元气大伤。所以他们才会联袂而来,请俨然以关西士人之首自居的马日磾为他们主持公道。

与王翊一同在刘宽门下求学的原尚书令史、左冯翊万年人李弘发言道:“我等知道明公有难处,但此事牵涉到三辅十数家冠族,朝廷若是一旦收回,不知要弄出多少麻烦来。陛下尚且年轻,虽然明睿,到底是不更事,这还得让明公多从旁劝谏。”

‘尔等皆有苦衷,大可谒阙上书,何苦唆使我去劝谏,这不是难为我么?’

马日磾当然不会将这句心里话说出来,他现在左右为难,心里实在不想在这个事上开罪皇帝。又不禁怨恨这些人平日里只知各自兼并,一旦出事了才想起他来。

他无可奈何的说道:“开上林田池之禁,募民屯田,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于情于理,老夫都不该上疏谏阻,诸君让老夫伸张,不是老夫不愿,实在是爱莫能助。”

王翊等人面面相觑,顷刻,有一老者出声问道:“上林之地,既有诏旨允准解禁,那我等屯垦其间便不算违制。朝廷何故要特意收回,另行交付于流民?”

“是啊,让流民去种也是种,让我等家仆去种同样是种,又不是不上呈赋税。”王翊似是找到了进言的理由,积极的说道:“与其让朝廷另外收回,交付流民,倒不如就此分与我们,省的多此一举。”

马宇在一旁讥笑道:“上林苑的那些地是要用来作屯田的,朝廷早有诏旨,屯田所出,用官牛者,官六民四;用私牛者,官民各半。彼等田租参照旧制,三十税一,与屯田所收相比犹如云壤,当真打的好算盘。”

王翊被马宇说中心思,羞恼不已,彼此好歹也是一个阵营,再怎样也不该这么直白,就连马日磾都忍不住皱起眉头。

在这时,那老者突然又抬头说道:“吾等当初其实是不愿见流民无所生计,所以才开垦上林荒地。如今陛下有惠民之策,吾等自当遵从,即日起便将田地分发给他们,吾等不占一分。但屯田的初衷是让无地的流民安居,这有地之民,似乎不宜纳入屯田。”

嘴上说的好听要把田地分给百姓,其实不过是企图借此蒙混。名义上那些田是百姓的,实际上还是归这些豪族掌握,不过是换了个名目罢了。

“郑公!”眼前这位老者是冯翊大族,字文信,是孝灵皇帝时的侍中,与马日磾曾同朝为官,年高德劭,马日磾不得不对他客气几分,好言说道:“上林之禁虽解,但那地依然还是陛下的。诏旨说的明白,甲族冠姓所占之地,交还后便不再追究;但其余占地的百姓,哪怕是为生计所迫,依然算是犯了国法,充入屯田已属轻判,哪里还能讨价还价?”

王翊道:“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法子可想了?”

看到这些人犹不死心,马日磾最后说道:“我等在此事上并不占理,陛下心意已决,不容更易。话已至此,诸君还是早做打算、切莫自误!”

见马日磾态度坚决,不肯出头,众人无法,只得依次告退。

只是在他们之间,像是王翊仍还抱着侥幸,生怕自己先主动归还土地之后发现皇帝只是虚张声势,其实并不会追究下去,到那时自己岂不是亏了?

众人在私底下偷偷聚了一次,彼此达成默契,仗着人多势众,就算皇帝也不能干犯众怒,于是谁都没有先出头归还土地。